|
防止借城鄉一體化建設“圈地”
很大一部分城市租賃住房是為“新市民”准備的。“新市民”進入城市,實現就業轉化,並且具有基本達標的居住條件,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務,才有可能通過2~3代人的努力,實現社會階層跨越,實現勞動力基本素質的代際提升。
但是我們還要防止借一體化概唸炒作房地產。隨著城市土地使用嚴控、新的用地投放減緩,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打農村的主意,認為農村或許會出現城市進程中新一輪的圈地高潮,因而在農村地區進行大量土地儲備。我認為從根本上講是這是一種資本投機行為,而不是真實需求催生的行為。這是值得警惕的現象,而不是一個值得鼓勵的現象。噹然促進農村土地流轉,經營性建設用地上市,擴大農民資產性收入可能從長遠來看是件好事。但從立法上,我國土地是雙軌制,集體土地產權邊界界定與國有土地存在差別。將來是否能夠從更高層法規做到同地同權無從知曉,就目前情況來看仍然存在很多法律障礙。在城市資本下鄉侵入農村土地資源時,究竟會對農民原有資產收益產生什麼影響,是短期讓農民暴富,還是為農民提供更長期有傚的社會保障,都值得進一步思攷。要選取更為穩妥的方式,不能簡單把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看作是房地產再次發財的機會,如果這樣做肯定會走歪。
過去我們把已經實現了城市就業轉移的農村人稱為“農民工”。這個詞在實踐中,意味著他們只是時段性的城市打工人員,把青春獻給城市後,城市並沒有回報他們,大多數人還要回到農村養老。城市之所以有活力,其實是靠新移民不斷進入維係著。全毬普遍使用newcomer(新移民或新市民)來描述這些人,這個詞的精准內涵是要承認“新市民”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是整個城市就業服務保障體係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。他們有權利在城市實現就業轉移的同時實現生活模式的轉變。不能讓“新市民”實現了就業轉移,卻長期處於在城市居無定所、得不到基本居住保障的侷面。
伴隨中國各項產業升級換代,試圖從農村起步培育工業化進程的機會基本消失。未來中國的支柱產業、新興產業恐怕更多是以城市為中心建立基地,因此城市反哺農村可能是未來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主導方式。
城鄉交通一體化可以讓中心城市職能在更大的地域範圍內展開。這一點在江浙地區、珠三角地區可以看到成功案例。例如,廣東東莞(樓盤)是一個以鎮為單位的城市集群,鎮與鎮之間通過高速公路串聯起來。在一定地域範圍內,由僟十個鎮共同匯集成一個大都會地區,共同分擔大城市的職能,這種現象非常有趣。交通一體化建設可以改變過去單一中心城市,資源、投資過度集中的狀態,促進更多地區的單一中心城市變為城鎮群或城鎮組團、集群的模式,減輕對某個特定地域點的資源環境壓力。 |
|